牡丹的繁殖方法分为两类:一类是有性繁殖,即播种繁殖;另一类是无性繁殖,包括分株、嫁接、扦插、压条、组织培养等。具体选用何种繁殖方法,应根据生产目的和牡丹的生长习性,适时适地进行。
一、有性繁殖(播种繁殖)
牡丹种子的千粒重约为150g-180g,所以,播种繁殖的繁殖系数较大,可以在短期内获得大量苗木,根据这个特点,牡丹播种繁殖多用于生产药用牡丹和培养嫁接用的砧木。牡丹单瓣型品种结实力强、籽粒饱满、发芽率高、适应性广、生长势强、变异性小,其中以单瓣型品种“凤丹”最具代表性,所以,在生产药用牡丹和培养嫁接用砧木时,多利用单瓣型品种的种子,特别是“凤丹”用量最大。牡丹半重瓣或重瓣型品种的雄蕊或雌蕊常瓣化或退化,结籽少或不结籽,籽粒瘪,发芽率低,变异性大,所以,半重瓣或重瓣型的种子一般用于新品种选育。无论是单瓣型品种的种子,还是半重瓣、重瓣型品种的种子,播种后3-5年方可开花,但以5 年生以上的植株结籽多,籽粒饱满。
1、种子的采收
牡丹的果实为蓇葖果,一个果实一般有3-5个果荚,每一个果荚里含有6- 10粒种子。
牡丹种子的采收要适时分批采收,不可过早或过晚。过早种子不成熟,质地嫩且含水多,容易霉烂或干瘪;过晚种子变黑、质硬、种皮厚,种子的成熟程度对发芽率影响很大,一般当蓇葖果壳褐黄色或褐色,种子乳黄色或红棕色时就要采收。在菏泽和洛阳一带,常于7月下旬(大暑)至8月上旬(立秋)期间采收种子。
2、种子播前处理
蓇葖果采收后,应摊放于阴凉通风的室内,让其后熟。切勿曝晒,否则种子一经干燥,就会丧失发芽能力,摊放蓇葖果的地方不宜过分干燥或潮湿。太干燥,果壳内的一层汁液会很快变干,种子不能充分后熟,甚至引起脱水,种子干瘪;过于潮湿,会造成发热或霉烂。应每隔1-2天翻动一次,以防内部发热霉烂。经过10-15天,果荚逐渐变为褐色或黑色,大多数果荚自行开裂,爆出种子,少数可人工剥除,然后将果荚去除,拣出种子。
为消除干瘪种子对发芽率的影响,可将拣出的种子放入清水中,浸泡1-2个小时后,去掉浮在水面上的杂物和干瘪种子,取水中下沉的饱满种子用以播种。
牡丹种皮的透水和透气性是影响种子萌发的重要因素,播种前可用50℃温水浸种24-48小时,或用95%酒精浸泡30分钟,或用浓硫酸浸泡2-3分钟, 均可软化种皮,促进萌发。但是,浸种后必须用清水冲洗干净。
牡丹的种子具有上胚轴休眠的特性,秋季仅下胚轴向下生长,胚根突破种皮,形成幼根,至来年春季始发芽。100-300mg/L赤霉素(GA3)直接处理牡丹种子72小时,可以促进胚根生长,而对解除上胚轴(胚芽)休眠无效。只有当胚根长度大于3cm时,用100mg/LGA3处理24小时,才可以有效打破上胚轴休眠,使种子从生根生长转入萌芽生长。
3、播种时间和方法
牡丹播种时间一般在8月下旬(处暑)至9月上旬(白露)之间进行,过早或过迟都会影响种子的萌发率。(牡丹种子萌发对季节的这种依赖性有可能是其对最适温度的反映,芍药属一些植物种子在 15℃时萌发最理想,这一温度非常接近牡丹种子在9-10月胚根显露时的温度。另外,“凤丹”种子的离体胚接种在无菌培养基里,在5℃条件下没有生长反应,10℃生长缓慢,15℃生长快,但在20 ℃下趋向愈伤组织生长。)如因其它原因,不能马上播种时,应将种子与细沙拌匀堆在室内或置入瓦盆内沙藏,沙藏过程中要注意保持湿润,沙藏时间不宜超过15-20天,在种子生根时必须下地。
播种地应选用砂质壤土,施足底肥,一般每666.7m2施腐熟饼肥100-200kg ,同时,每666.7m2应撒施15-20kg呋喃丹或辛硫磷及2-5kg福美砷或多福。 如果土壤墒情适中,可深翻整平;如地干无雨,应先放水浇透待墒情适宜时再深翻整平。
牡丹播种一般采用小高畦,畦高8-10cm,畦宽50-60cm,畦间距30-50cm ,畦沟深15-20cm,播种方法因种子量的多少而异,种子充足时可以撒播,株距应大于3cm,不宜过密,每666.7m2撒播50kg左右;种子量少时可以点播,一般行距6-10cm,株距5-8cm,最外边的一般距畦边10cm,点播用种量一般每666.7m2为 25 -35kg。如果是以培育新品种为目的,则应点播,行距可20-30cm,株距可10-15cm。
播种后,用墒情适中的细土覆盖畦面2-3cm厚,然后再盖上地膜,以防旱保墒及提高地温。
4、播种后的管理
牡丹播种后一般35-40天开始生根,到来年春分前后开始发芽,此时地温大约4-5℃,清明前后长出地面,5月上旬苗高3-5cm,着生3片小叶,进入幼苗期。
冬至(12月下旬)前后地面开始封冻时,在播种畦的地膜上应该再覆盖一层稻草或玉米秸,保护越冬。如果地干,可在畦沟内放水渗浇一次“过冬水”,切忌大水浸过畦面,造成土壤板结。
翌年2月下旬(雨水)到3月中旬(春分)期间,地面解冻后,应立即撤除过冬覆盖物,以利种子萌发出土。如果冬季雨雪过少,在种子萌发出土前还可再浇一次“催芽水”。
幼苗期容易受到地下害虫的危害,可用甲基异柳磷、呋喃丹、1605、辛硫磷等喷施或拌毒饵诱杀。喷施时,可与甲基立枯磷混合喷,可同时防治幼苗猝倒病。
5月底6月初如连续干旱,可再浇水一二次。每次浇水或降雨之后,应及时进行松土、除草、保墒。
5月中旬以后幼苗叶片容易出现叶斑病,此时可用绿亨一号、多福、多菌灵等喷施防治,同时可与叶面肥混合喷施,以达到防病壮株的目的。每隔15-20天喷施一次,连续喷至9月。
如果是为了生产药用牡丹,幼苗生长1-2年即可移栽,株行距为40×60cm,每穴定植1-2株,每666.7m2定植2500株。
如果是为了培养嫁接用的砧木,幼苗可在原地连续培养2-3年,最好是3 年,85%以上的幼苗都可用作砧木;也可以将1年生幼苗起出后按株行距20×50cm 重新定植,再培养2-3年后用于嫁接,这样比在原地连续生长2-3年的苗木的根系庞大,贮存的营养物质丰富,能显著提高嫁接成活率及增强嫁接苗的生长势。
如果是为了选育新品种,点播时应适当加大株行距,可在原地连续生长3-5年,目的是让其尽早开花,便于选择,以缩短整个育种周期。
幼苗移栽时间,以9月上旬(白露)至9月下旬(秋分)为宜。起苗时,从畦一头挖40-60cm深的沟,用铁锨或钗垂直入土,用力将土和苗一起翻入沟中,将苗拣出。
根据株行距及牡丹苗的大小挖穴,栽植时将苗垂直放入穴内,一手拿苗,一手向穴内填土,当土填到2/3穴时,用手将苗轻轻往上提一提,使根顺直,并使顶芽高出地面1-2cm,然后用木棒或手将苗周围的土捣实,边捣边填土,直至穴满。为防旱保温越冬,芽子四周用细土封成小土堆状,一般高于芽5cm左右,翌年 3月上旬(惊蛰)前后,待土地解冻时,应将牡丹之上的土逐渐去除,以利幼芽生长出土。
二、无性繁殖
无性繁殖可以保持母株优良性状基本不变,观赏牡丹的繁殖主要以这种方式进行。现在,无性繁殖已经从传统的嫁接、分株等方式,向现代生物技术如器官发生、组织培养方向发展。
1、分株法
牡丹没有明显的主干,为丛生状灌木,很适合分株,也较简便易行。其优点是成苗快,新株生长迅速;缺点是繁殖系数小,苗木规格大小不一,商品性差。
⑴分株时间
在菏泽、洛阳一带,牡丹分株一般于9月上旬(白露)到10月上旬(寒露) 期间进行,牡丹有“秋生根”的习性,这期间的地温非常适合于新根系的形成。据调查,9月下旬分栽的植株,其新根长度达12-15cm;10月上旬栽植的仅长3-5cm,11 月上旬(立冬)后栽植的牡丹就基本不再生新根了。所以,如果分栽太晚,新生根系弱或不生新根,翌年植株生长势较弱,分蘖少,枝条矮、细,遇天旱极易死亡。当然,分栽也不能太早,以免引起“秋发”,(是因低温、病虫害或机械伤害等而使牡丹花芽于秋天萌发的现象)。
⑵分株方法:
牡丹生长3年即可进行分株繁殖,但以4-5年生为宜。将母株从地里挖出,去掉泥土、病根、伤根,晾晒1-2天,使根部失水变软,这样分株时不易伤根。分株时应注意观察根部纹理,顺其自然之势用双手拉开,或用剪刀、斧凿等剪开、劈开,一般4-5年生母株可分3-5株,多者可分5-8株。每棵分株苗地上部应带有1-3个枝条或2-3个萌蘖芽(俗称“土芽”),下部应带有3-5条主根和部分细根,使枝根比例适当,上下均衡。
分株苗上部的老枝栽前应在根颈上部3-5cm处剪去,如果分株苗没有萌蘖芽或萌蘖芽太少、瘦弱,剪除部位以下应留有2-3个潜伏芽。剪去老枝的目的主要是避免老枝的叶、花对根内养分的消耗,促进分蘖及增强分株苗的生长势。
⑶分株苗的栽植方法
由于分株苗在分株时形成许多创伤面,为避免病虫侵害,栽植前应用药剂预防,方法是:将分株苗在甲基异柳磷与绿亨一号(或甲基立枯磷、福美砷、多福等)的混合液中速蘸,晾干后即可栽植。同时,为刺激新生根系的生成,可在混合液中加入50-200mg/L的吲哚丁酸、萘乙酸等生根剂,可以促进生根,增强生长势,特别是分栽较晚时更为明显。
将栽植地块施足底肥,深耕整平,按株行距栽植,如果是生产催花用苗木,株行距以70×70cm为宜,如果是生产观赏性品种的苗木,株行距以60×60cm为宜,如果是建造专门的牡丹园,株行距以80×80cm或更大些为宜。 栽植穴深浅以分株苗大小而定,一般深为30-50cm,穴口直径为18-24cm,穴底略小于穴口直径。
栽植时,一手将苗垂直放入穴中,另一手将根向四周分开,使其均匀舒展,勿使根部弯曲。然后一手轻轻提苗,一手向坑内填土,待土填到坑的一半时,用手将苗轻轻向上一提,使苗的根颈位置稍低于地平面2cm左右,并轻轻左右摇动一下,使细土与根密接,用木棍在苗四周捣实,再将土填满、捣实,最后将栽植穴填满,即类似于林木生产中的“三埋两踩一提”。只有栽植穴内的土壤与根系密接,才能有效提高成活率,否则容易“吊死”或活而不旺。
栽植后用松土将栽植穴封成一个土丘,土丘一般高出地面15-20cm, 作用是保温、保墒。
2、嫁接法:
嫁接是牡丹最常用的繁殖方法,具有成本低、速度快、繁殖系数高、苗木整齐规范等优点。影响嫁接成活的因素主要有嫁接时间、砧木、接穗和嫁接方法等几个方面。
⑴嫁接时间
牡丹自8月下旬(处暑)到10月上旬(寒露)期间均可嫁接,以白露(9月7日-8日)到秋分(9月23日-24日)为宜,特别是以白露前后嫁接成活率最高, 这可能是牡丹嫁接对特定温度和湿度的反应,白露前后,气温在20-25℃,30cm深地温为18-23℃,接口处很快便会愈合及产生愈伤组织,所以成活率高。据Aoki & Inoue 试验:把牡丹品种P.suffruticosa “Hanakisoi”、“Shimanofuji”、“Shimadaijin”嫁接在野生芍药的实生砧上,置于恒温恒湿箱内,不管是8月下旬-9月下旬,还是11月初嫁接,成活率均达90%以上。根据这个试验, 如果我们能建立一个类似于“白露”前后的小环境,则可以将牡丹的嫁接时期延长四个月以上,这对于实现牡丹的工厂化生产有着重要的意义,牡丹科研工作者应该将其作为一个重要的课题进行研究。
⑵砧木
牡丹嫁接最初(宋朝)以挖掘野生牡丹作为砧木,明代则开始用芍药根作为砧木。现在,砧木既可以用芍药根,也可以用牡丹根。芍药根以芍药品种“粉玉奴”的根为主,产根量大,根粗细长短均匀,适应性广,生长势强,价格低廉。另外,一般芍药品种的根也可以作为砧木,但因其种苗价格较高,砧木用量大时就不划算了。牡丹根以牡丹品种“凤丹”的根为主,近年来,以点播后连续生长2-3 年的凤丹实生苗或1年生凤丹苗重新分栽再生长2-3年的根为主,产量高,规格一致,抗病、耐盐碱、生长势强,可直接定植,是作为牡丹嫁接用砧木的发展方向,应大力宣传、推广。
砧木晾晒1-2天,失水变软后进行嫁接,这样切口不易劈裂,便于操作。
⑶接穗
接穗最好采自母株基部的当年生萌蘖枝(由土芽长成的枝条),其组织充实,生命力旺盛,基部容易发生新根及萌生新枝,接后成活率高。但是,有些品种的萌蘖枝很少,只能采用树冠上部的一年生枝条作为接穗。接穗长度一般为5-10cm,粗度0.5cm以上,带有2-3个充实饱满的芽。近年来,为加大繁殖系数和种苗的规格化生产,正在积极推广“单芽”接穗。接穗中部组织充实并呈现白色,接后容易成活,中部组织疏松,呈现褐色、黑色的枝条不宜做接穗。接穗最好随采随接,久放则影响成活率。如果短时间存放(1-3天),可置阴凉处并分层埋入墒情适中的土壤中, 并注意防雨。长途运输,接穗应放入装有湿苔藓的塑料袋内,温度以5-10℃为宜。
⑷嫁接方法:
牡丹嫁接繁殖,以其使用的接穗、砧木和嫁接部位的不同,可分为裸根嵌接,就地劈接、单芽切接、单芽贴接和方块芽接等方法。
①裸根嵌接:用嫁接刀将接穗下端2-3cm处的两侧对称各斜削一刀,使之成为一边带皮的三棱尖头。然后用嫁接刀将根砧(芍药根、牡丹根或“凤丹”实生苗的根)顶端削平,之后将根砧平放在一木板(或木橙)上, 从根砧顶端的侧面中心线向中心纵切一条深达砧木2/3的切口(如果砧木和接穗粗度基本相同,可将砧木切透),切口纵长略长于接穗削面2-3mm,将接穗较薄的一棱(没有皮)对准根砧的切口嵌入,以两侧形成层对准为度,接穗带皮层的棱面露于外边,然后用细麻绳或麻皮将接合部位自上而下绑紧,并用稀泥浆封抹接口(亦可用蜡封),嫁接好的苗要随接随栽,否则会影响成活率。
栽植时,株行距以10×50cm为宜。栽植沟深25-30cm,宽10-15cm,将嫁接苗按株行距放于沟内,回填土,填时抓住砧木向上轻轻提或晃动,并使接口低于地平面2-3cm,过深嫁家苗不易成活,即使成活后长势也不旺;过浅不易生根。用木棍把砧木周围的土捣实(注意勿触动接穗),然后用周围细土将接穗轻轻盖住,并顺行封成土埂,高度以超出接穗3-5cm为宜,轻拍土埂表土,以利保墒越冬。
②就地壁接:一般采用较粗的3-4 年生凤丹实生苗做砧木,不将砧木挖起,直接就地嫁接。先扒去砧木周围5-10cm深的表土,露出根茎部位,保留根茎长度3-4cm,将其上面的枝条剪去,下面的隐芽抹去, 修平根茎上端面,用嫁接刀将根茎劈开,然后插入已削好的接穗。接穗削法和操作过程与裸根嵌接法基本相同,只是外侧棱稍薄。
就地劈接的优点是不损伤砧木的根系,嫁接成活率高,苗木生长势强。缺点是操作较费劲,阴雨天不便进行作业。
③单芽切接:这种嫁接方法是扩大嫁接繁殖系数,统一嫁接苗规格的极好的方法。首先剪取接穗,每个接穗长2-3cm,只有1个侧芽(或顶芽),手捏接穗顶端,用嫁接刀向下端使劲一刀削下,削切面长1-2cm,应光滑。然后,向削切面之反面下端0.5cm斜切一刀,稍露出形成层即可。
在砧木横断面肩部稍斜切一刀,然后向下垂直切一纵口,其宽度、长度和接穗的切削面基本相同。将接穗插入切口,使它的形成层与砧木的形成层左右两边都对齐(或一边对齐)。插入接穗时,接穗的切削面要恰好插到底,但其最上部的切口最好比砧木的横断面高出约1mm,露出白色木质部,从这一线白的地方发生旺盛的愈伤组织。最后, 用细麻绳绑紧,稀泥浆抹严切口,即可栽植。
④单芽贴接:接穗及接穗的削切方法与单芽切接相同。在砧木顶端自上而下,由深(约1/2)而浅(1/6)斜切一刀,勿切透,切口长约2cm,再于切口下部约0.5cm处斜切一刀,一直切到下部刀口处,通过所切的这上下两刀,一块较薄的砧木片可自然落下,然后将接穗与砧木粘贴在一起,使接穗和砧木一边的形成层对齐,用左手大拇指压紧,右手绑绳,抹泥浆后即可栽植。
⑤方块芽接:方块芽接在5-9月均可进行,尤以7-8月成活率最高。首先,选择健壮饱满的腋芽,在芽上下0.5-1cm处各横切一刀,离芽左右约0.5cm处各纵划一刀,使之成方形或长方形的芽块,继而剥下。以同样的方法再剥去砧木植株上同样大小的腋芽,注意不要碰坏芽眼,马上将削下的芽块与砧木上被剥去的地方贴好,芽眼要对齐,四边切口的皮层对紧对齐,尤其是上下切口,然后用塑料条上下交叉绑紧,让叶柄露在外面,10天以后即可愈合,以此方法可以在同一植株上嫁接多个颜色的品种,成为“什样锦”,也可用于改换观赏品质差的品种。
⑸生根剂等药品在牡丹嫁接中的应用
为促进接穗和砧木愈合及萌生新根,提高嫁接成活率,可以用300-500mg/L的吲哚丁酸、ABT生根粉等生根剂速蘸接穗,晾干后切削;用30-50mg/L的生根剂速浸砧木,晾干后备用,还可以在稀泥浆中掺入50-100mg/L的生根剂,另外,为防止接口腐烂,稀泥浆中还可以掺入适量杀菌剂。
⑹嫁接后的管理:
嫁接苗栽植后应加强管理,禁止人畜进入触动封土。在菏泽和洛阳一带,如果是在10月中下旬嫁接,栽植后应立即于封好的土埂上覆盖一层塑料薄膜,或者在封好的土埂上搭设高20-30cm,宽30- 50cm的小拱形架,上盖塑料薄膜,以提高地温,促进生根,可明显提高成活率,以搭设小拱棚为最佳。翌年2-3 月气温回升时,去掉薄膜,把土埂上部土层稍微松一松,以利接穗萌发出土。如果土层较厚,可去掉一部分,但在顶芽上部的土仍应留3-5cm,让幼芽自行长出,不宜把幼芽扒出土外, 以防受冻害(倒春寒)。枝梢展叶以后,就要进行中耕除草松土和病虫害防治等日常管理工作,若有花蕾出现,应及时摘除,以集中养分供应苗木生长。砧木接口以下萌发的新枝,要及时抹掉,如果土壤干旱,可开沟渗浇,勿漫灌。
⑺嫁接苗的移栽
嫁接苗一般在育苗圃集中培养2年,方可移栽于大田分开定植。2年生的嫁接苗每株可长出10-20条粗约0.6-1cm,长约25-35cm的新根,于大田定植后成活率高,生长势旺。
移栽时,如果接穗新根萌发较少,而砧木又是芍药根,可剪去砧木的1/2-2/3;如果新根多,可将砧木全部去掉;用牡丹根、凤丹实生苗做砧木嫁接的,不必剪去砧木,可原株移栽。
因嫁接苗新根少,根的木质化程度低,勿须晾晒,最好随掘随栽。栽植方法可参考分株繁殖的栽植方法。
3、扦插法
牡丹扦插繁殖成活率低,生根量小,生长势弱,养护管理难度大,因此生产上几乎不采用。
扦插繁殖的最佳时间为9月上旬(白露)到9月下旬(秋分),这时气温为18-25℃,地温18-23℃,只要插床基质墒情适中,7-10天可以形成愈伤组织,插后50- 60天,可以长出4-10条新根,但新根短、细、嫩。到12月份时,根部基本停止生长。扦插时,插穗要选取粗壮无病虫害的,地表处的萌蘖枝做插穗更易生根。每个插穗长5-10cm,用500-800mg/L的吲哚丁酸、ABT1号生根粉等生根剂速蘸, 然后以株行距10×20cm插入基质中,插入深度为插穗长的1/2-2/3,压实基质,保持湿润。 牡丹扦插繁殖的成活率一般不超过60%,主要原因是扦插后当年新生根少而短,无法满足植株生长所需的足够的水分和营养,从而造成死亡。牡丹扦插成活两年后,可以移栽到大田定植。
对于粗壮充实的良种枝条,采用嫁接的方法较之扦插,其成活率肯定更高。但是,在3月下旬(春分),为调节枝条生长势及植株整形,许多长约5-10cm 的萌蘖嫩枝都被掰去舍弃,殊为可惜。如果能将其用以扦插,将是弃物利用增加苗木产量的途径,这是摆在牡丹科研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4、压条法
牡丹压条繁殖,是将牡丹枝条环状剥皮或刻伤压入土中,待生根后与母株分离,形成新的植株。压条法分为就地压条法和吊包压条法。
⑴就地压条法
就地压条法时间在5-10月均可,以9月份生根率最高。选择牡丹2-4年生的枝条,从基部环剥1.5cm,或刻伤1/3,涂以300-500mg/L的吲哚丁酸、ABT1 号等生根剂,然后用湿土将枝条埋实压牢,枝条梢部露出土外。要经常保持土壤湿润,以利早生根。据观察,当年秋季即可萌生少量新根。翌春,被压枝条顶端花芽仍可正常开花,到了秋季的9-10月份,根系已相当丰满,此时可以从生根部位的下方剪断, 进行移栽,移栽方法可参照分株法。就地压条法中,所压枝条一般是2 年生以上的老枝条,已完全木质化,或者是已木质化的当年生萌蘖枝。
⑵吊包压条法
吊包压条法中,所压枝条一般是半木质化的当年生嫩枝,枝龄越大,生根率越低。
吊包压条法以5月上旬最好,当年秋季即可取苗移栽,否则,生育期短, 生根少,苗势弱,需隔年才能剪苗移栽。
在当年生枝从上往下数的第2或3片复叶的下方环剥,多年生枝则在靠节间处环剥,环剥宽度为0.5-1cm,深达木质部,用60mg/L的吲哚丁酸或ABT1 号等生根剂浸湿脱脂棉,缠绕于环剥处周围。在剥口下方3-5cm处将包膜(一般用大棚膜) 的下端扎在枝条上,扎紧并翻卷上来,使口向上呈袋状,然后向袋内填满炉渣与苔藓的混合物等基质,压实,在剥口上方3-5cm处扎紧袋口,要经常保持包内的基质呈湿润状态,缺水时用注射器从包的上方插入针头缓慢注射,使基质完全吸水。到10月份吊包内的根系已相当发达,应及时剪掉移栽。吊包压条的子苗须根很多,适合盆栽,观赏价值极高。
压条法对于稀有名贵品种和萌蘖枝较少的品种,是一种较好的繁殖方法。
5、组织培养法:
牡丹组织培养技术是为解决传统方法不可克服的繁殖系数低的问题而研究的,20多年来已用花药、种子的胚和上胚轴、茎尖、腋芽、嫩叶、叶柄等外殖体培养,其培养技术已取得有益进展(如下表:)。
牡丹组织培养简表
────────────────────────────────────────────────────
种或品种 外殖体 培养基 所得结果 参考文献
────────────────────────────────────────────────────
牡丹(P.suffruticosa) 花药 MS+NAA0.1 胚和植株 Sunderland,Dunwell
黄牡丹(P.lutea) 花药 MS+IAA1.0+Kin1.0+CH500 胚 Zenkteler et al
青龙卧墨池和杂种18号 腋芽茎尖 1/2MS+BA0.5-1.0+GA30.1- 愈伤组织、丛生芽 李玉龙等
0.5+KT0.2-1.0
MS+BA0.2-2.0+GA30.2-0.5 芽伸长
1/2MS+IBA/IAA0.1-2.0+2%蔗糖 诱导生根
+0.5%活性碳
嫩叶、叶柄 MS+NAAO.1-0.5+BA2.0+LH500 愈伤组织
牡丹(P.suffruticosa) 种子的胚 MS+BA0.5+IAA1.0+蔗糖3% 幼苗 黄守印
MS+BA1.0+NAA0-0.1+蔗糖3% 丛生芽
1/2MS+BA1.0+IAA0.5+蔗糖3% 诱导根原基
1/2MS 形成根系
牡丹(枯枝牡丹) 腋芽茎尖 MS+BA2.0+NAA0.2+LH500+蔗糖5% 愈伤组织及分化出芽 谢静萱
上胚轴 MS+BA2.0+NAA0.2+LH500+蔗糖8% 愈伤组织、丛生芽
1/2MS+IBA1.0+IAA1.0+蔗糖2% 诱导根原基
MS 生根植株
古班同春 花芽 MS+VC+BA 幼苗 刘椒敏
胡 红 休眠芽茎尖 MS+BA1.5+KT0.5 幼苗 张龙勃等
1/2MS+IBA2.0+蔗糖2% 生根植株
P.suffruticosa 茎 MS+BA1.0+2iP1.0 丛生芽 Harris &Manteff
Papaveracea MS+IBA1.0 生根
P.suffruticosa 鳞芽 MS(6 mmol/LCa2+)+BA1.0 丛生芽 Bouza et al.
Mme de Vatry MS(6 mmol/LCa2+) 生根
P.momala 成熟种子胚 1/2 MS+NAA1.0+BA0.5-1.0 愈伤组织 Brukhin andBatyaina
1/2 MS+BA0.5 不定胚
姚黄、洛阳红 休眠芽茎尖 1/2 MS(大量减半)+BA1.0+ 愈伤组织、丛生芽 孔祥生等
GA30.5
 , ; 1/2MS+IBA1.0 根分化
注:培养基添加物的单位为mg/L。
自李玉龙等以来,以器官发生(organogenesis)为基础的组织培养不时有报道,P.suffruticosa “Papaveracea”,继代培养周期分别为3,4和5周时, 丛生芽增加一倍的时间分别是21.7、24.8和27.0d, 即用以生根处理的丛生芽的培养周期决定其生根反应,培养5周的丛生芽生根最理想而培养4周的生根率最低,丛生芽的生根能力与其重量呈负相关,P.suffruticosa “Mme de Vatry” 的丛生芽诱导在6 mmoI/L CA2+的MS培养基中,添加BA而非2iP最有效,丛生芽在试管外生根, 只有体内BA水平下降、IAA水平升高后,才有利于不定根形成, 以 75umoL/L IBA或0.3%AC处理,去掉茎基部的不定芽,其生根率提高,低温处理促进小植株顶端生长,增加IAA和细胞分裂素水平,但降低了ABA含量,低温处理的植株转入正常条件下培养15 d,ABA在茎里的水平回升,但在根里检测不到。 牡丹组织培养的技术进步令人鼓舞,但是外植体表面消毒污染率高,培养物容易褐变,繁殖系数低,生长缓慢,在组培苗移栽阶段植株感病严重和死亡率高等问题依然存在。一旦这些问题获的解决,牡丹组织培养技术将成为牡丹苗木快繁的有效手段。
体细胞胚胎发生(embryogenesis)是以单细胞克隆植物个体的生物技术, 较之器官发生的增殖率显著提高,但技术要求也更复杂,作为一项储备的生物技术肯定是有必要的,但作为一项实用的商品化生产技术,还有待于牡丹科研人员的努力。
三、牡丹育苗新技术
牡丹传统育苗方法效率较低,已不能适应市场要求,促使人们不懈地研究牡丹育苗的技术和方法。通过不断摸索,逐渐形成了以下3种育苗技术。
1、规格化育苗法
这种方法是播种与嫁接相结合的方法。我国牡丹种苗普遍存在着繁殖系数低,大小不一,轻重不等,长短不齐等缺点,国际市场销售量和销售价格均低于日本等国。所以,必须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实现牡丹种苗的规格化生产,以适应国际市场要求。
⑴培育规格一致的砧木
培育规格一致的砧木,是规格化育苗的基础。将采下的“凤丹”种子或芍药种子,按株距5-7cm,行距20-30cm进行点播,连续培养2-3年,凤丹根一般长20cm ,粗1cm,芍药根一般长15cm,粗2cm。起出备用。
⑵建立采穗圃
选择优质地块,利用分株、嫁接等方法建立采穗圃,每年平茬,促使母株大量抽生萌蘖枝,专用于嫁接生产。要求每个品种应有一定的商品数量,达不到商品数量要求的品种勿栽植在采穗圃内,采穗圃的大小和每个品种的栽植数量,应根据市场要求和本身的生产能力灵活掌握。
⑶嫁接方法
采用单芽切接或单芽贴接的方法,这样,接穗规格也基本一致。嫁接时,在一块育苗地内应采用同一种砧木和同一种嫁接方法。
⑷栽植
嫁接苗按株距15-20cm,行距40-50cm栽植,经2-3年精细管理,可以上市销售。这样繁育出来的苗木规格一致,数量又多,无论用于内销或出口,质量均较高。特别是用于出口时,苗木大小适宜,不必再行分株,减少许多创伤面,从而可以有效避免病虫害的侵害,确保检疫成功。同时,这种方法还可以保证出口后的栽植成活率及旺盛的生长势。
这种方法,特别适合于规模化牡丹种苗的生产,是牡丹种苗商品化生产的方向。
2、牡丹嫁接苗大田直接定植育苗技术
传统牡丹嫁接方法是将嫁接苗在育苗圃中集中培养2年, 再于大田定植后继续培养3-4年方可出圃销售,整个育苗周期为5-6年,时间较长。牡丹嫁接苗大田直接定植育苗技术,是将嫁接苗直接定植在大田里,省去在育苗圃中的2 年育苗时间,使嫁接苗的整个出圃周期缩短为3-4年。方法是:
⑴培养砧木
将1年生凤丹实生苗按20×50cm的株行距移栽,培养2年后起出做为砧木,其根系庞大丰满,贮存大量的营养物质,是嫁接苗于大田直接定植后易成活、长势强、多发枝、成型早、快出圃的物质基础。
另外,也可直接以连续生长2-3年的凤丹实生苗为砧木。
⑵嫁接方法:
以分栽后又生长2年的凤丹实生苗做砧木时,可以起出进行裸根嵌接, 也可以不起出进行就地劈接。
⑶大田定植
嫁接好以后,按30×60cm的株行距于大田直接定植,定植时每穴栽植1株。
⑷管理
注意加强水肥管理及病虫害防治,连续两年于秋季平茬,促其萌生新枝,如果是培育一般观赏性种苗,3年即可出圃;如果是春节催花用苗木,可于第2或3 年进行隔株间苗,间出的苗作为一般观赏性种苗销售,留下的苗继续培育,至第4 年即可出圃催花,也可以在定植时直接将株行距定为50×60cm或60×60cm,则不必间苗,连续培养4年即可出圃催花。
牡丹嫁接苗大田直接定植育苗技术,要求嫁接技术熟练,砧木根系庞大、粗壮,栽植时小心谨慎,勿触动接穗。实践证明,牡丹嫁接苗直接定植法是大面积发展牡丹,缩短生长周期,增加牡丹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
3、牡丹“双平法”快速繁育技术
牡丹“双平法”快繁技术,通过打破牡丹顶端生长优势,创造适宜腋芽、隐芽抽枝、生根的条件,促进发育为新的植株,这是将牡丹分株、压条、平茬等系列技术相结合的一项新技术,繁殖系数是传统分株、压条繁殖法的两倍以上。
将分株后的牡丹小苗,按60×60cm的株行距定植,定植时保留上部枝条,定植穴长约15×20cm,深35-40cm。栽植时,先把种苗立于穴中,使根颈部低于地表3-5cm,理顺根系,使根系在穴中均匀分布。封土时,顺垄用锨自坑沿向坑中填土,当封土至坑深的2/3时,一条深10-15cm,宽15-20cm,长与植株枝条长短相宜的沟已基本挖成,将枝顺沟平压(弯曲部位是根系),使枝条与地面大体平行或略向上斜。封土时,留枝稍于土外封好踏实,起垄防塞。
从栽植的第二年开始,连续两年在9-10月将当年生新枝自地表处剪下,即平茬,剪下的枝条可作接穗,这样可以促进隐芽、腋芽的生长,次年可能形成更多的新枝。每年3月初修剪抹芽,原则是去弱留强,疏密留稀, 使新生枝条在茎上均匀分布,健壮生长发育。
这样3-4年以后,每一个平茬处都能长出2-4个枝条,地下部相对应处会生出密集的根。9-10月份即可出圃,将子株与母株分离,分为大小两个等级进行移栽。
牡丹“双平法”快繁技术,不仅减少了母株投入,扩大了繁殖系数,增收大量接穗,而且种苗都是新枝新根,伤口少,栽后易成活,生长旺盛。 |